长在东北喜欢有雪的冬天

在东北,如果冬天不下雪,似乎就不是真正的冬天;在冬天,如果不滑雪或滑冰,似乎就不是真正的东北人。
我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,生在东北,长在东北,喜欢有雪的冬天,也羡慕会滑冰的人。因为小时候家境不好,买不起冰刀,一直没有机会上冰雪。这些年来还没等学会滑冰,又兴起了滑雪,由于事情较多,加之懒惰,滑雪在我的头脑中似乎是一件非常遥远了事情。
今年元月中旬到阿城参加全省教科版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会议,决定“教科小学语文教研室”申请为vip房间,结束时几位朋友倡议去滑雪,经不住撺掇,我也一同前往,一是为照看同行的小老师,二是体验一下滑雪的乐趣。
从阿城市区出发,坐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位于玉泉镇西山屯的霜雪滑雪场,这是一家集滑雪、游乐、观光餐饮为一体的滑雪场。
一下车,我们就开始仔细观赏高岗上的满族风情小院。一排平房上厚地毯般洁白的积雪,房檐下一串串垂挂的红辣椒,一个个高挑的大红灯笼,房前木桩上成垛的金黄金黄的玉米棒子,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东北农家丰收的喜悦。大家很兴奋,不约而同选定农家院做背景,在大门前拍照留影。
等我们存放好随身携带的东西后,那边手续也办理好了,跟随向导常伟老师来到了领取雪靴的地方。按照自己的鞋码要了一双,觉得像铁鞋,又大又沉。把脚放进去,却不知道怎么系紧,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才穿上这双雪靴。走了几步,体会到了什么叫腿像灌了铅,脚脖子、小腿僵直,与其说走不如说挪。还好,走了一段路,适应一些了
当拿了雪杖、雪板,挺有新鲜感!雪杖是支撑、滑行的,雪板是在脚下的,雪靴怎么固定在雪板上呢?试看半天没有结果,身边的春艳老师给我做示范,我知道了如何固定、如何拆卸,扛着雪板就奔向雪场了。
霜雪滑雪场雪道坡度较缓,听人介绍,它宽70米,长500米,有高山雪道和越野雪道。这里有会滑的,往来如梭,也有还不会迈步的,跟头不断。
会滑的人都说:“摔几个跟头就会了。”但是我想还是不摔的好。先是自己感受一下自己对雪靴的控制力,借助雪杖向前滑行,然后看看别人怎么滑的。由于速度慢,又是小心翼翼,身体基本协调了。安美过来了,在雪板上站立不稳,给我拍了雪场里的第一张照片。
突然,那边有人在大声喊叫,抬头望去,一个穿黄色羽绒服的女生从白玉带般的山顶飞驰而下,不到三分之一,雪杖飞了,人跌倒了,顺坡而下,但很快停住了,原来是秋水。过了一会她还是勇敢地站起来了,只找到一支雪杖。
一会儿,憧憬也潇洒地从上面漂移下来,刚过三分之一处,却径直去拥抱雪道旁边的柴草垛。她倒也冷静,摔倒后稳如泰山,半天纹丝不动——其实脚踩一米多长的雪板即使在平地摔倒起来不容易,这时真的需要扶持。想从下面到半山坡救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山下的人是“可望不可及”,想滑上去就是个梦想。这时我们的石头儿有点不放心了,卸下雪板,迈着沉重的脚步,奔向憧憬卧倒地点。
从山顶往下滑很刺激,我也该上场了!
上山顶要坐滑行的缆车。看人学样,抓住移动的铁管,身体前倾,随着牵引雪板平直移动,惯性不小,站不稳或雪板打斜都可能摔倒。
还好,几分钟后很顺利到了山顶。在这里有撑着雪杖小憩的,也有酝酿情绪的,还有互相鼓励的,有些同仇敌忾的氛围。尽管有人开始胆怯,可心里都充满希冀。
停留了一会儿,看雪道上没人,我挥动雪杖,雪板略成八字,身体稍前倾,注意重心,迈出我滑雪第一步。唰——,下滑的感觉不错,那叫一个不由自主,那叫一个顺势而下。说紧张有一点,毕竟是第一次;说勇敢也不算,因为最多是摔个跟头,当时似乎更多的是沉着,超然,坚信自己比那些女士有些心理、身体优势,坚定地去做可以不摔跤。一路多少有点回环,但有惊无险,成功着陆!回头望望山顶,淡淡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,脑子里冒出崔永元的书名——《不过如此》。接下来有反反复复上上下下好几次,一次比一次轻松,一次也没有摔,最后可以改变方向,后程站直身体,环顾左右了。后来觉得坡太缓,冲击力不够,有点不够刺激。
不少朋友都以为我滑过雪,当我说第一次、还没有摔一个跟头,大家有点不相信。我笑言:“才发现自己平衡感不错,这辈子早选滑雪好了,现在太迟了。”
西山屯滑雪,是我第一次滑雪,我不能说滑的如何好,但收获不小:敢从坡上滑下来,几次下来没摔一个跟头。看来,大家公认的“摔几个跟头就会了”这句话并非公理,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,按经验模式去套不一定合适,只有自己的体验才是最切实的。

滑雪预订